[首頁]

僧伽

[編者] 約翰-布列特
[中譯]良稹

Sangha
sangha

原文版權所有 © 2005 Access to Insight. 免費發行。本文允許在任何媒體再版、重排、重印、印發。然而,編者希望任何再版與分發以對公衆免費與無限制的形式進行,譯文與轉載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。


中譯版權所有 © 2005 良稹,http://www.theravadacn.org, 流通條件如上。轉載時請包括本站連接,并登載本版權聲明。

        在經文中,僧伽(sangha)這個詞[字面意義爲: 團體、集體]通常指兩個意思之一: (1)一群出家的比丘與比丘尼(bhikkhu-sangha and bhikkhuni-sangha); (2)一個“聖者”團體(ariya-sangha)——即已至少證得初果者。


聖者僧伽的定義
        “世尊的僧伽弟子們行道正善......他們行道正直......有方......卓越——換句話說,四双聖弟子們、八輩聖弟子們——他們是世尊的僧伽弟子,值得佈施、值得禮遇、值得供養、值得尊敬,他們是世界的無上福田。”

——ANXI12 (增支部)


四双聖弟子
        “在這個僧團中,有的比丘是阿羅漢,他們的心漏已盡,他們已圓滿成就,已完成任務、放下重負、達到真正的目標、徹底摧毀了緣起的束縛、以正確的直觀智(正知,正慧,通智)獲得解脫: 這個僧團中正有這樣的比丘。
        “在這個僧團中,有的比丘隨著低層次五種束縛的徹底終結,會重生於[淨居天]、在那裏獲得徹底解脫、永不自該界返回: 這個僧團中正有這樣的比丘。
        “在這個僧團中,有的比丘隨著[前]三種束縛的徹底終結,隨著貪、瞋、癡的減退,成爲一還者——他們會在回到這個世界的那一次裏,達到苦的止息: 這個僧團中正有這樣的比丘。
        “在這個僧團中,有的比丘隨著[前]三種束縛的徹底終結,成爲入流者,永遠不墜惡趣,穩步走向自我覺醒: 這個僧團中正有這樣的比丘。”

——MN118  (中部)


八輩聖弟子
        “正如大海是巨型生靈的居處,有鯨魚、食鯨獸、以食鯨獸爲食之獸; 有阿修羅、神蛇、乾踏婆; 還有一百由旬[1]長......兩百由旬長......三百由旬長......四百由旬長......五百由旬長的海洋生物, 同樣地,此法此律是巨人的居處,有初果者與向初果者; 有一還果者與向一還果者; 有不還果者向不還果者; 有阿羅漢與向阿羅漢果者......這便是此法此律的第八條驚奇事實。”

——Ud V.5 (自說經)

[1]譯注: 由旬爲公牛挂轭行走一日之距。


尊貴
        一位擁有八種素質的比丘值得佈施、值得禮遇、值得供養、值得尊敬,是世界的無上福田。哪八種?
        [1] “有此情形,一位比丘有戒德。他始終以波羅提木叉戒約束自己,在行爲與活動範圍內戒行圓滿。他受戒後,視細小過失爲危險,訓練自己。”
        [2] “所受缽食無論精美粗劣,他仔細吃,不抱怨。”
        [3] “他對於身、語、意的過失,對於邪惡、不善巧的心理素質,有厭 拒感。”
        [4] “他沈著自持,易於共同生活,不騷擾其他比丘。”
        [5] “無論有何欺騙、欺瞞、哄騙、借口,他如實向師尊、或有識的修行同伴披露,讓師尊與有識同伴試著糾正。”
        [6] “在修持中他這樣想:‘無論其他比丘是否想修持,我在此定要修持。’ ”
        [7] “行路時,他走直路; 這裏的直路指這一條: 正見、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。”
        [8] “他始終勤奮修持,[心想]‘哪怕體內血肉枯幹,只剩皮、腱、骨,我也願意; 不達到那些通過人的毅力、人的勤奮、人的精進可以證得的成就,我決不放松自己的努力。’“
        “有此八種素質,一位比丘值得佈施、值得禮遇、值得供養、值得尊敬,是世界的無上福田。”

——AN VIII 13(增支部)


        “比丘們,這個團體避免閑談、不作閑談,已在純淨的心材上確立起來: 這群比丘正是這樣,這個僧團正是這樣。這樣的團體值得佈施、值得禮遇、值得供養、值得尊敬,是世界的無上福田: 這群比丘正是這樣,這個僧團正是這樣。向這樣的團體贈一件小禮,可成爲一件大禮,贈一件大禮,可成爲更大的禮: 這群比丘正是這樣,這個僧團正是這樣。這樣的團體世上少見: 這群比丘正是這樣,這個僧團正是這樣。這樣的團體,是值得帶著資糧、長途旅行前去拜訪的。”

——MN118(中部)


至上僧團

        “如來的弟子僧伽在任何團體、集體之中被視爲至上——他們是: 四雙聖弟子、八輩聖弟子。對僧伽有信念者,乃是對至上(品質)有信念,對至上(品質)有信念者,將得至上果報。”

——Iti90(如是語)


憶念僧伽
        “任何時候,聖者的弟子憶念僧伽時,他的心不爲貪所制,爲瞋所制,爲癡所制。有僧伽爲根基,他的心朝向正直。心向正直,這位聖者的弟子便有了目標感,解義,有法樂。有樂,則有喜。有喜,色身甯靜。色身甯靜時,他有自在。有自在,心入定。”

——ANXI.12(增支部)


        “比丘們,當你憶念僧伽時,任何畏懼、恐懼、驚懼因之棄去。”

——SNXI.3(相应部)


相關連接:
        http://accesstoinsight.org/ptf/sangha.html
最近訂正2-2-20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