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首頁] >>[問答選]

毗婆奢那與上座部佛教相等同嗎

[作者]約翰 - 布列特
[中譯]良稹
Is Vipassana the same as Theravada?
by John Bullitt

原文版權所有 ©  2005 Access to Insight. 免費發行。本文允許在任何媒體再版、重排、重印、印發。然而,編者希望任何再版與分發以對公衆免費與無限制的形式進行,譯文與轉載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。


中譯版權所有 © 2005 良稹,http://www.theravadacn.org ,流通條件如上。轉載時請包括本站連接,并登載本版權聲明。

        不等同。
        巴利詞vipassana ——常常譯成內觀(又譯: 內明,內覺,維巴沙那,毗婆奢那),具有幾種含義。首先,它指的是標志著佛教禪修頂峰的瞬間直覺領悟。在巴利經文中,毗婆奢那還指心智清晰地目睹事件在即 刻當下展開的能力。在這個意義上,它是行者利用種類多樣的禪修工具與技巧培養起來的一種能力。隨著修持,這個能力可以把行者帶到解脫洞見的臨 界狀態。第三個意義近年來特別在西方十分流行,“毗婆奢那”(通常爲大寫的Vipassana) 指的是以《念處經》(南傳中部十)的詮解爲基礎的一個禪修系統——Vipassana Bhavana(內觀禪修),在那部經中佛陀對念住培養作了簡明指導。
        毗婆奢那運動曾風行一時,它的參加者常把《念處經》說成 是佛陀教導的精髓,有的甚至說,該經的教導是獲得洞見唯一必要的。不過上座部佛教承認的巴利經文有幾千部,每一部顯示著佛陀教導的一個不同側面。在上座部 佛教裏,每一部經支持、依賴、反映、提示著其它經文;即使是《念處經》這樣重要的經文,也僅是復合交織的佛陀教導之中的一條線索。
        盡管許多學生的確在毗婆奢那禪法中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,另一些人則隱隱感到,其中缺乏某種根本的東西。這個反應並不令人驚奇,因爲《念處經》是對一群程度 相對比較高的弟子講授的,他們已在佛法修持中富有經驗並且修有所成。
        令人高興的是,那些缺失的片斷,均可以在巴利經藏中找到。在那裏我們看見了佛陀對佈施與持戒的教導,此乃一切靈性修持的兩大支柱。我們看見了憶念佛、法、 僧的教導,其作用是長養信念,爲我們提供強大動力,從那個密集禪修班回到家後,久而久之還能夠繼續佛法修持。在經文中我們看見了有關感官欲取 的過患、出離的價值、以及培養八聖道各道支的教導,包括那些毗婆奢那禪修班中很少討論的側面:正語、正業、正精進、正定(即禪那)。還有更 多、更多。
        上座部佛教中,通往解脫洞見的道路並不歸結爲一種禪定技巧、或者連續不斷的念住。覺醒之路充滿著意外的曲曲折折。佛陀留下了一系列工具和學習技巧,助我們 安全走完全程。


http://www.accesstoinsight.org/bfaq.html#vipassana
最近訂正 8-25-2006